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金融科技的未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金融科技的未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未来金融业是金融主导还是科技主导?
- FinTech(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的冲击会带来银行业怎样的未来变革?
- 银行科技岗招聘人数越来越多,这个岗位年薪多少?
未来金融业是金融主导还是科技主导?
金融科技依然是金融作为主导。
金融科技的本质还是利用科技能力解决金融问题。金融科技不会也不允许改变金融的本质—它仍然是一门管控风险,匹配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生意。
金融的本质是“经营风险”,技术对它也只是视角和方式上的改变,在如边际成本、效率、普惠程度等有改变。
金融是一门很古老的生意,其实本质的改变创新并不多,金融科技所带来的是效率的提升,比如重复性的工作可以由机器替代,例如,百度金融用智能客服代替人工客服,精细化运营降低了成本;比如百度的大数据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审视业务的维度,扩宽客群;通过智精准有效的触达客户渠道,当普惠越来越成为可能。
FinTech(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的冲击会带来银行业怎样的未来变革?
FinTech,仅从字面顾名思义就是Finance+Technology,泛指技术进步驱动的金融创新。随着互联网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被各国政府、社会、企业和专家广泛接受。FinTech可以说正是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服务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的新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等。
FinTech在银行业中快速兴起绝非偶然。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银行监管机构日益加大的监管资本压力,直接挤压、约束了银行传统业务范围及空间。或者换一个角度说,正是因为在金融危机之后新的市场和监管条件下,国际金融机构在向外扩张碰到压力和约束时,只好向内来寻求提升效率,Fintech正是在这个环境下兴起的。
同时,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爆炸式增长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为互联网科技公司提供类银行服务带来技术基础支撑。其中,基于FinTech带来的流量渠道和大数据优势,传统银行个人贷款、中小企业贷款、财富管理等零售业务逐渐被以大型互联网公司为核心的FinTech平台侵蚀,威胁银行利基,特别是在一些长尾市场的客户群,传统的金融机构用传统的商业模式住往难以覆盖,而新兴的Fintech机构通过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往往能够找到可持续的新商业模式。
同时,就中国市场而言,以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个人客户支付主入口,逐步侵蚀了银行卡等中间业务,进而通过支付平台的旁路,在通过支付积累大量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互联网公司在获取客户、交叉销售、风险管理等方面占有明显的渠道和数据优势,挤压银行交易费的同时,继而挤压传统银行传统营业网店个人和中小企业业务规模,使得银行实体网点的投资回报率在逐渐降低,银行分支及雇员的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倒逼未来银行机构更多专注咨询和投顾业务等,而非简单的传统交易业务,从而促使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发生改变。
Fintech为金融行业和科技行业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银行将告别过去高利差、高增长的时代,随着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利差在持续降低,同时新的竞争者在不断进入,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面对客户需求的逐渐觉醒、技术革新的推动助力,以及监管机构的开放包容,FinTech为传统银行提供了一个新改革之策。对于FinTech,其核心功能是为传统银行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基础设施,并通过技术创新帮助银行机构不断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成本,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
目前看来,FinTech对传统银行业务调整具有以下的借鉴意义。
(一)提升资金融通效能
无论是银行,还是其他金融机构,本质上都是金融中介,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更有效率的资金融通。现在投资者、监管部门和公众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P2P借贷、股权众筹等替代性金融机制上。更值得关注的是,金融科技与银行业的结合,FinTech发挥信息服务与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账户资金与风险管理的优势,双方共同革新传统融资模式,将融资服务真正深入到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方。
如果对比中国和美国的金融科技的发展特征,可以看出,中国的金融科技成长的路径与美国有很大的不同,美国的金融科技成长路径表现为大量科技专业人士从科技公司流向金融机构,而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中的专业人士流向则恰好相反,是大量的新兴科技机构积极向传统金融机构吸引金融人才加入,这也表明中国的金融科技成长的土壤,是不少金融市场的服务存在空白,而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有助于覆盖这些传统金融机构还没有覆盖到的空白业务领域。
银行科技岗招聘人数越来越多,这个岗位年薪多少?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银行科技要求也越来越高,客户足不出户实现银行业务的全覆盖,为了提高科技水准,银行招聘科技人员越来越多,工资待遇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银行,同一银行不同的岗位,不同层级的行,工资是不一样的,并且差距还很大,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近年来银行科技岗的招聘人数在稳步递增,这个岗位大家一般直接认为就是搞科技开发,但是具体工作职责,工作内容、薪资水平啥的,却不太清楚,今天小编就从这几个方面来为大家揭秘一下这个岗位。
在某大銀行上海分部的IT部门,本科生的入职年薪大约是12万,两年以后,就往20万上面跑了。
以下是国内某网站对中国银行软件开发岗入职月薪的统计,所以说,科技岗的工资真的不低。
首先,和大部分IT公司相比,工作相对轻松。朝九晚五是比较常见的,午休时间也很长。工作的时候不需要很专注,甚至可以聊天。
因为银行IT工作主要是前端网站界面的设计和后端数据库的维护。而银行的系统已经非常成熟了,大部分东西都有人做过,所以,真正需要做的,前台也就是美化美化界面,后台就是加几张表、约束条件。当然,有时候也会做一些比较难的事情,但是也不会太离谱。
年薪的话要看所在地区,和银行性质,刚毕业进去的薪水在税前10-20w不等。我有个朋友毕业之后就去了四大行之一的研发岗,杂七杂八的福利补贴加起来不弱于互联网研发平均薪资(大牛除外),工作稳定且清闲,个人认为银行科技岗的确是程序员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不是一定要在软件行业提升身价,追求接触高端技术的话
银行科技岗据我了解有几种,一种是研发,一种是需求,一种是维护。
研发这种工作是最好的,有数据中心、信用卡这类的,这种开发有编制,有户口,而且在国内相对属于垄断行业。自己研发的程序自己使用,而且没有其他产品竞争,这些产品以安全和稳定为主,版本很少受到催促,所以工作强度不大,上下班时间比较固定,除非有特殊时期,市场需求比较紧,会偶尔加个班,能收获不少技术,跳槽技术岗也很方便。
需求这种工作类似于甲方,工作就是收集公司需求,和乙方外包公司对接,推动项目进度,这种工作站在产品角度上,对产品的了解比较多,但是技术方面比较少,时间长会缺少技术基础支撑,只有谈产品的视野。工作时间比较充裕,闲暇时间比较多,可能比较枯燥,而且琐碎的事情比较多。
维护这种工作名如其义,银行有很多软件是外包做的,有一些系统是采购的,维护就是要保证这些系统的正常运行,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大部分时间比较空闲,比较枯燥,忙的时候真的忙,闲的时候特别闲。
所以总结来说如果想在开发的路上走得更远,更有技术,银行的研发工作是个好选择,互联网大厂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如果是享受生活,有房有车,无欲无求,靠工作维持收支平衡,银行科技岗是程序员好的就业选择,编制是最好的选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金融科技的未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金融科技的未来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