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市与科技设计,未来城市与科技设计的关系

 桦工科技网    2024-03-18 13:33:43 发布   未来科技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未来城市与科技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未来城市与科技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上海和深圳哪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更好?
  2. 未来几年,科技领域会有哪些重大突破?将会为哪些行业带来新机遇?

上海和深圳哪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更好?

显然是深圳。上海给我的感觉就是:垂垂老矣,就像那种九斤老太一样,成天沉迷在“往日辉煌”,大上海什么的,尤其是排外,什么“硬盘”之类的专门针对外地人的贬低语言,这是上海的吧,我没冤枉上海人吧。

未来城市与科技设计,未来城市与科技设计的关系

深圳最大的优势在于什么?在于这个城市是没有历史的,这是全中国独一无二的,上海这种有历史的城市,历史会成为它的包袱,因为中国不愁有历史的城市,我是武汉人,武汉历史也很长,民国时代武汉也很强,但是武汉在竞争中就慢慢落后了,而深圳不一样,深圳建城没多少年,别说你是什么“老深圳人”,深圳没有什么老深圳人,深圳一共才多少年?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己祖宗八代都在深圳?

也是因为如此,深圳有无限的可能,来到深圳,就是深圳人,我感觉深圳就像19世纪的美国,召唤全世界的人来深圳,上海的世界500强企业是那些?什么上汽集团,什么宝武钢铁集团,什么绿地集团,什么交通银行,什么中国太保,什么浦发银行之类的金融+传统行业之类的,这些企业很强的国企属性。

深圳在世界500强的是那些?比如说腾讯控股,华为,正威国际之类的,全国最大的三家民营企业,全部在深圳,如果说北京上海之类的,是国家的规划,那么深圳靠的是源源不断的民企动力,这里不但有这些500强级别的,还有比亚迪,还有大疆创新,柔宇科技,光启,研祥智能,万兴科技,华大基因等等一大批高科技民营企业。

比起上海这种九斤老太,我当然更喜欢深圳这种年轻人。

虽然上海是老牌大城市,但论发展潜力可以非常肯定的是深圳。

不管大家信不信,上海相对于深圳来说已经老了,不管城市年龄,还是发展趋势,上海已经被远远的甩开了。

号称东方巴黎的上海,早些年可以说牢牢的占据着内陆城市的老大哥位置,但深圳特区成立以来,特区的飞速发展渐渐将上海甩了很大一截。

在地里位置上上海早些年相较内陆城市有一定优势,GDP得到了疯狂增长,夜上海的辉煌让人羡慕不已,但近年来上海是否并没有太多格局上的变动。

我们再反观深圳,一年年的迅猛发展让人惊叹不已。

先是大湾区的升级改造,未来深圳,广州,香港,等九座城市打造的大湾区,将实现与美国的旧金山湾区媲美,这一点在格局上深圳已经超越了上海。

接下来广东这边又开通了粤港澳大桥,未来与香港的贸易交流将更上一层楼,货物的运输再也不用通过轮船货运了,直接装集装箱即可发往香港,可谓是方便至极。

开往香港九龙的高铁也开通了,深圳站下一站就是九龙车站,人文交流只会更加紧密。

深圳真要加倍努力,现在根本没资格与上海论发展。首先,深圳是高度依赖香港的,从来没有广东人讲深圳与香港比发展,比科技进步等等。实际上香港人澳门人都没有广东人乐观,他们认为自己地域太小没法发展。上海和深圳都不可能金融国际化,因为受中央政府的管控。香港的科技水平是远不及上海的,否则中国靠什么来保卫我大中华不受侵犯!那么港珠澳大桥开通了,深圳被直接边缘化了,香港跨过伶仃洋直接进入珠三角,直接与中国大陆接轨了,没必要通过深圳过境了。盐田港也因此而失去了起码的竞争力,珠三角去盐田港还要经过“独木桥——虎门大桥”,堵车是司空见惯,路程还远。而港珠澳大桥货柜车的通行费居然低于小车的通行费!这说明了什么?提这问题的人是看不透的。再说,香港与内地的高铁也开通了,深圳又被“闪了腰”!无论大陆居民还是香港居民互相往来就不需要经过深圳了,这可是有购买力的人群,不是找工作打工的无购买力人群。深圳本来商业就不行,没有繁华的商业,金融就缺少流动性,贫血的人能好到哪里去?深圳只能生产手机,那些井底之蛙怎么就没想到手机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长途通讯和流量传递的?要靠卫星!上海就是制造卫星的。做手机的要想一,当初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多么风光多么牛,现在呢?去看看市场就知道了。同样,华为,中兴等并不是没有危机的。如果“中兴通讯”的那帮蠢猪管理团队再不下课滚蛋,那深圳的科技环境就更糟糕了。深圳发展眼前最短的板是伶仃洋上没有实力造桥,深圳连这样一座关系到自己与珠三角命运的桥都造不起还谈什么发展势头!上海正在建造的沪通长江公铁双用桥马上要通车了,紧接着上海东高铁站也要建成了,这就是上海的实力!!深圳不如上海的一个区,还谈什么比发展。这叫不知量力。

未来几年,科技领域会有哪些重大突破?将会为哪些行业带来新机遇?

目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以电动车为代表的“第三代消费电子革命”(这是我个人自创的说法,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媒体也没有)。我认为“第三代消费电子革命”是继“2000年至2010年PC 普及”和“2010年至2020年智能手机普及”后的第三个电子消费领域的一个产品普及区间。

时间点来看,产品本身只是一个载体,它后期的东西才是更令人期待的。比如说手机时代本身的载体是手机,但假若你没有手机这个载体,就不会有现在的抖音、不会有现在的拼多多,也不会有在线支付、移动支付。

电动车它本身也是一个载体,它为什么跟油动车有本质上的区别呢?是因为只有电动车才能承载这种自动驾驶的精准控制。油动车本质上是机械能,它没有办法做到这么精准的控制。在实现精准控制之后,它就会实现汽车的智能化,大家也就能在车里腾出更多的精力,也就意味着在车里能做的事情会变多,它会给汽车更多的想象空间,随之带来交通方式和出行方式的改变

另外,电动车本身也会带来一些科技的改变,比如说操作系统的算力提升、自动驾驶、以及自动驾驶周边的软件生态;硬件生态方面除了会影响供应链,还会涉及充电桩的普及。充电桩跟加油不一样,你加完油以后就可以走了,但电动车充电基本上需要半个小时,所以会给商场等相关充电场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由此带来新的商业模式,这是可以期待的。

最大的突破可能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比如说无人驾驶的普及,马斯克提出了星链计划,我们也有自己的星链计划,它的作用不是替代5G.更多的是和5G网络形成互补,我们知道5G需要很多基站来铺设,无人驾驶或者物联网技术大山深处的高速公路需要星链卫星提供信号,未来5G网络的普及和星链卫星的应用将改变物联网的应用,无人驾驶汽车将普及,智能家居的应用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万物互联的时代就要来了。

对几乎所有人来说,预测未来真的是开局嘛都没有,剩下的全靠猜。鄙人才疏学浅,今天也来猜测一下。猜测未来首先要回顾过去,五年后的模样我们可以对比现在和五年前。

科技行业的基石是芯片,我想在预测前首先要探讨摩尔定律是否失效。2015年台积电最先进的制程是16nm(0.282亿/平方毫米),今年他们已经升级到了5nm(1.71亿/平方毫米),五年来晶体管密度提升了500%。2015年牙膏厂14nm制程的晶体管密度是0.435亿/平方毫米,去年量产的10nm制程晶体管密度是1亿/平方毫米,四年来提升了132%,考虑到明年7nm就会商用,它们的晶体管密度六年来提升了456%。

说这么多无非是为了证明,摩尔定律在未来五年内仍然是有效的,随着GAA等新技术的加持,3nm、2nm甚至1.5nm制程都会按时出现。

既然增长的源动力还在,我有以下预测:

  1. 手机soc的性能仍然会按照每年30%左右的速度提升(制程提升+架构优化的双重动力)
  2. AMD和英特尔的CPU大战会持续数年,并成为常态(肯定的,不需要解释)
  3. ARM仍然不会在服务器芯片市场有所作为(功耗与成本)
  4. GPU市场的竞争将变得激烈,而不是现在的红绿大战(英特尔、华为等企业会积极进军这一领域)
  5. AI芯片的平均性能会以每年300%的速度提升
  6. 类似谷歌眼镜的智能穿戴设备将会重现,并改变可穿戴设备市场。
  7. 3D封装技术将会助力AI的腾飞

制程仍然按照摩尔定律,那么相应的上层建筑也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十年前我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今天居然能够使用到如此大规模的云服务,也无法想象百兆宽带会在短短几年内实现普及。

  1. 云服务会应用在更多的领域
  2. Aiot领域会有爆炸式增长,可能诞生寡头级别的企业
  3. 5G会实现真正的工业互联网
  4. 区块链的广泛应用将改变互联网的价值体系
  5. 现有社交巨头或被颠覆(5G的个人应用领域还未被发现,这是潜在的巨大商机)

在新技术的探索上,我也看到了很多神奇的操作,这些探索将会变成现实:

  1. 量子计算将会得到小规模的商用(英特尔、谷歌和IBM正在努力,其中英特尔已经把量子计算运用到一些数据中心里)
  2. 真正的无线充电会出现(甲骨文有一项专利,可以用4G信号给手机充电)
  3. 隔空操作和可触控投影将具备大规模量产的可能(前者曾经出现在Lumia迈凯伦和谷歌模块化手机上,后者已经被索尼实现)
  4. 可折叠设备将会成为中高端的主流
  5. 电池技术的变革或会出现。

一定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引起的重大突破不仅仅局限于科技领域,而且涉及整个社会,彻底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生存的方式,将来一定是人工智能和生物智能并驾齐驱的局面,或者更确切的说,是生物人和机器人共同推动我们这个星球文明的进化和进步。

人工智能借助于智能硬件将成为各种形态的机器人,比如,人形机器人,器老鼠,机器猫,机器狗,机器手臂等等。同时具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功能,形成丰富多彩机器人世界。

其实这点和动物是一样的,我们也可以理解成,生物智能借助于生物体形成了动物,比如说人也是其中的一种,其他的鸡鸭狗啊猫啊,如此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

只不过我们不知道动物世界是由谁创造的,而且这么精致,这么完美,而且可以繁衍生生不息。

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得知道一点,机器世界是我们人类设计的。

机器人将来是否能够进化的像人类一样,自己繁衍不息,自我进化,自我完善不得而知。但是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和过目不忘的本领,让人类不寒而栗。

所以人类也有理由完全的相信,将来并不一定是生物人和机器人并驾齐驱的局面,而是谁控制谁的事,而是谁战胜时谁的时候。

这个时候也许人们才面临的是人类的杰作人工智能或者说机器人,是人类自己给自己做了一个坟墓。

阿法狗的故事,现在想想看,足以令人恐惧,仅仅是几个回合就战胜了人类第一的围棋大师,它达到天下无敌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未来城市与科技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未来城市与科技设计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